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45 lines (110 loc) · 10.8 KB

45 进程管理3-进程调度.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45 lines (110 loc) · 10.8 KB

#操作系统

[15] 调度的概念、层次

当有一堆任务要处理,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事情没法同时处理。这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处理这些任务的顺序,这就是“调度”(schedule,dispatcher)研究的问题。

使用CPU调度机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 如果进程正在等待执行,请尽可能使 CPU 保持繁忙状态。
  2. 缩短关键流程的执行时间。
  3. 智能地确定执行流程的优先级。
  4. 将响应时间保持在最低限度。

广义的调度分为三级调度——高级、中级、低级,又叫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调度。

1.高级调度(long-term scheduling)

高级调度又叫作业调度(Job Scheduler),作业的含义是指一个具体的任务。例如,作业是一次完成数据统计,实行一次打印输出等。 高级调度,按一定的原则从外存的作业后备队列(后备队列是位于外存中)中挑选一个作业调入内存,并创建进程。每个作业只调入一次,调出一次。作业调入时会建立PCB,调出时才撤销PCB。

2.低级调度(short-term scheduling)

低级调度又称之为进程调度、处理机调度(CPU scheduling),其注意按照某种策略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一般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配置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频率很高,一般几十毫秒一次。

3.中级调度(middle-term scheduling)

内存不够时,可将某些进程的数据调出外存。等内存空闲或者进程需要运行时再重新调入内存。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被挂起的进程PCB会被组织成挂起队列

因此,中级调度又称之为内存调度(swapping out),即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一个进程可能会被多次调出、调入内存,因此中级调度发生的频率要比高级调度更高

4.进程的挂起态与七状态模型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挂起态,suspend),挂起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绪挂起阻塞挂起两种状态。这里,我们使用了七状态模型。

★注意“挂起”和“阻塞”的区别: 两种状态都是暂时不能获得CPU的服务,但挂起态是将进程映像调到外存去了,而阻塞态下进程映像还在内存中。 有的操作系统会把就绪挂起、阻塞挂起分为两个挂起队列,甚至会根据阻塞原因不同再把阻塞挂起进程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队列。

5.总结

调度类型 做的任务 调度发生在哪里 发生频率 对进程状态的影响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 按照某种规则,从后备队列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将其调入内存,并为其创建进程 外存->内存(面向作业) 最低 无->创建态->就绪态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 按照某种规则,从挂起队列中选择合适的进程将其数据调回内存 外存->内存(面向进程) 中等 挂起态->就绪态(阻塞挂->阻塞态)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 按照某种规则,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为其分配处理机 内存->CPU 最高 就绪态->运行态

[16] 进程调度的时机、切换与过程、方式

进程调度(低级调度),就是按照某种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为其分配处理机。

1. 进程调度的时机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进程调度与切换的情况?

当前运行的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

  1. 进程正常终止;
  2. 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而终止;
  3. 进程主动请求阻塞(如 等待I/O);

当前运行进程被动放弃处理机:

  1. 分给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2. 有更紧急的事需要处理(如 I/O中断);
  3. 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进入就绪队列.

不能进行进程调度与切换的情况

  1. 处理中断的过程中。中断处理过程复杂,与硬件密切相关,很难做到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进程切换。
  2. 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中。
  3. 在原子操作过程中(原语)。原子操作不可中断,要一气呵成(如之前讲过的修改PCB中进程状态标志,并把PCB放到相应队列)。

错误辨析:

  • √ 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中不能进行调度与切换。----- 正确
  • × 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错误

临界资源

  • 临界资源: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各进程需要互斥地访问临界资源。
  •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内核程序临界区一般是用来访问某种内核数据结构的,比如进程的就绪队列(由各就绪进程的PCB组成)

2. 进程调度的方式

  1. 非剥夺调度方式,又称非抢占方式(Non-Preemptive Scheduling)。 只允许进程主动放弃处理机。在运行过程中即便有更紧迫的任务到达,当前进程依然会继续使用处理机,直到该进程终止或主动要求进入阻塞态。
    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但是无法及时处理紧急任务,适合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
  2. 剥夺调度方式,又称抢占方式(Preemptive Scheduling)。 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时,如果有一个更重要或更紧迫的进程需要使用处理机,则立即暂停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更重要紧迫的那个进程。
    可以优先处理更紧急的进程,也可实现让各进程按时间片轮流执行的功能(通过时钟中断)。适合于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3. 进程调度的切换与过程

狭义的“进程调度(process scheduling)”与“进程切换(process switch)”的区别:

  • 狭义的进程调度指的是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要运行的进程。(这个进程可以是刚刚被暂停执行的进程,也可能是另一个进程,后一种情况就需要进程切换)。

  • 进程切换是指一个进程让出处理机,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机的过程。

  • 广义的进程调度包含了选择一个进程和进程切换两个步骤。

  • 进程切换的过程实际上完成了:

  1. 对原来运行进程各种数据的保存;
  2. 对新的进程各种数据的恢复。 (如:程序计数器、程序状态字、各种数据寄存器等处理机现场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保存在进程控制块)

★注意: 进程切换是有代价的,因此如果过于频繁的进行进程调度、切换,必然会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降低,使系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进程切换上,而真正用于执行进程的时间减少。

[17] 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

1.CPU利用率(utilization)

CPU利用率:指CPU “忙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利用率 = \frac{忙碌的时间}{总时间}$$

2.系统吞吐量(throughput)

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数量。 $$系统吞吐量= \frac{总共完成了多少道作业}{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3.周转时间(turnarouad time)

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被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这段时间间隔。它包括四个部分:

  1. 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上等待作业调度(高级调度)的时间;
  2. 进程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低级调度)的时间;
  3. 进程在CPU上执行的时间
  4. 进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

后三项在一个作业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多次(作业调度只发生一次)。 $$周转时间 = 作业完成时间 – 作业提交时间$$ $$平均周转时间= \frac{各作业周转时间之和}{作业数}$$ 对于用户来说,更关心自己的单个作业的周转时间。但是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更关心系统的整体表现,因此更关心所有作业周转时间的平均值。因此提出带权周转时间(weighted turnarouad time)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 \frac{作业周转时间}{作业实际运行的时间} = \frac{作业完成时间 – 作业提交时间}{作业实际运行的时间} $$ 带权周转时间与周转时间都是越小越好。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 \frac{各作业带权周转时间之和}{作业数}$$ 对于周转时间相同的两个作业,实际运行时间长的作业在相同时间内被服务的时间更多,带权周转时间更小,用户满意度更高。对于实际运行时间相同的两个作业,周转时间短的带权周转时间更小,用户满意度更高。

4.等待时间(Waiting time)

计算机的用户希望自己的作业尽可能少的等待处理机等待时间,指进程/作业处于等待处理机状态时间之和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满意度越低

  • 对于进程来说,等待时间就是指进程建立后等待被服务的时间之和,在等待I/O完成的期间其实进程也是在被服务的,所以不计入等待时间。
  • 对于作业来说,不仅要考虑建立进程后的等待时间,还要加上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一个作业总共需要被CPU服务多久,被I/O设备服务多久一般是确定不变的,因此调度算法其实只会影响作业/进程的等待时间。当然,与前面指标类似,也有“平均等待时间”来评价整体性能。

5.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会希望自己的提交的请求(比如通过键盘输入了一个调试命令)尽早地开始被系统服务、回应。响应时间,指从用户提交请求到首次产生响应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