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21 lines (263 loc) · 18.8 KB

刮痧.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21 lines (263 loc) · 18.8 KB

什麼是刮痧?

刮痧,顧名思義,就是刮出痧(sha),痧指的是治療後皮膚上可能出現的紅色斑點或瘀點。它是一種手動療法,在塗抹潤滑劑的皮膚上用光滑的工具反覆加壓刮拭。刮痧的動作會產生輕微的瘀點,中醫認為這是將停滯的血液、能量和毒素從底層組織釋放出來的治療表現。雖然瘀點的出現可能看起來令人擔憂,但它們通常是無痛的,並會在幾天內消退。


Image Reference

刮痧的原理是什麼?

根據中醫理論,刮痧的作用機制如下:

  • 活血化瘀:刮痧被認為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生命能量)和血液的順暢流動。這種改善的循環被認為可以減輕疼痛、炎症和其他症狀。
  • 排出毒素:中醫從業者認為刮痧有助於通過皮膚排出體內的毒素。
  • 刺激免疫系統:刮痧引發的炎症反應被認為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並幫助癒合。
  • 減輕炎症:雖然最初的刮痧可能會產生一些炎症,但人們相信它的整體效果是減少治療部位的炎症。

刮痧板的形式

刮痧板的種類

刮痧板是進行刮痧療法的主要工具,其材質和形狀各異,適合不同的使用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刮痧板種類:

  1. 牛角刮痧板
    • 材質:由天然牛角製成,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光滑度。
    • 特點:天然材質,對皮膚刺激較小,適合敏感肌膚。
    • 用途:常用於全身刮痧,特別是面部和頸部。
  2. 玉石刮痧板
    • 材質:由玉石製成,通常是綠玉或白玉。
    • 特點:質地堅硬且光滑,具有天然的涼感,有助於舒緩肌膚。
    • 用途:適合用於面部刮痧,因其涼感有助於消腫和緊緻肌膚。
  3. 水牛角刮痧板
    • 材質:由水牛角製成,與普通牛角相比更為堅硬。
    • 特點:耐用且不易變形,適合用於較大力度的刮痧。
    • 用途:適合用於背部和四肢等大面積部位。
  4. 樹脂刮痧板
    • 材質:由合成樹脂製成。
    • 特點:價格相對便宜,重量輕,易於攜帶。
    • 用途:適合初學者和日常使用。
  5. 金屬刮痧板
    • 材質:由不銹鋼或其他金屬製成。
    • 特點:堅固耐用,易於清潔和消毒。
    • 用途:適合專業使用,特別是在需要高強度刮痧的情況下。
  6. 陶瓷刮痧板
    • 材質:由陶瓷製成。
    • 特點:光滑且具有一定的重量,使用時手感良好。
    • 用途:適合用於面部和頸部,因其光滑的表面不易傷害皮膚。 選擇刮痧板的考量
    • 材質:選擇天然材質的刮痧板,如牛角或玉石,對皮膚較為友好。
    • 形狀:根據使用部位選擇合適的形狀,如面部使用較小的板,背部使用較大的板。
    • 舒適度:選擇手感舒適、易於握持的刮痧板,以便於操作。

選擇合適的刮痧板可以提高刮痧的效果和舒適度,建議根據個人需求和使用部位進行選擇。

刮痧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
  • 調整陰陽
  • 舒筋通絡
  • 信息調整
  • 排除毒素
  • 行氣活血

刮痧適用於哪些症狀

刮痧常用於治療各種病症,包括:

  • 肌肉骨骼疼痛:頸痛、背痛、肩痛和其他肌肉酸痛。
  • 頭痛和偏頭痛:刮痧可以幫助緩解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
  • 感冒和流感:它有時用於緩解發燒、咳嗽和全身酸痛等症狀。
  • 呼吸系統問題:刮痧可能有助於治療支氣管炎和哮喘等疾病。
  • 消化問題:它可以用於緩解噁心、嘔吐和腹痛。
  • 疲勞和失眠:刮痧被認為可以提高能量水平並促進更好的睡眠。

如何進行刮痧?

在皮膚上塗抹潤滑劑(如油),然後使用光滑的工具(通常由玉、骨、角或不銹鋼製成)在皮膚上反覆刮拭。刮痧的壓力和方向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部位進行調整。


Image Reference

常見的刮痧油種類

  • 植物油:

    • 橄欖油:滋潤皮膚,適合乾性皮膚。
    • 椰子油:具有抗菌和保濕作用,適合敏感肌膚。
    • 芝麻油:溫和且易於吸收,常用於中醫按摩。
  • 中草藥油:

    • 紅花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適合用於緩解肌肉疼痛。
    • 白花油:具有清涼和止痛效果,適合用於頭痛和肌肉酸痛。
    • 風油精:具有清涼和提神作用,適合用於感冒和頭痛。
  • 精油混合物:

    • 薰衣草精油:具有放鬆和舒緩作用,適合用於減壓。
    • 薄荷精油:具有清涼和提神作用,適合用於緩解疲勞。

如何選擇刮痧油

  • 根據皮膚類型選擇:

    • 乾性皮膚:選擇滋潤性強的油,如橄欖油或椰子油。
    • 敏感皮膚:選擇溫和的植物油或經過稀釋的精油。
  • 根據症狀選擇:

    • 緩解肌肉疼痛:選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油,如紅花油。
    • 放鬆和減壓:選擇具有舒緩作用的精油,如薰衣草精油。
  • 根據個人偏好選擇:

    • 氣味:選擇自己喜歡的香味,以提高刮痧的舒適度。
    • 質地:選擇易於塗抹且不油膩的油。
  • 注意過敏反應:

    • 在使用新油之前,建議先在小面積皮膚上進行測試,以確保不過敏。

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刮痧在由訓練有素的從業者操作時通常是安全的。但是,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副作用,包括:

  • 暫時性瘀傷和瘀點
  • 治療期間輕微不適
  • 皮膚敏感

在某些情況下應避免刮痧,例如:

  • 開放性傷口或割傷
  • 有皮膚感染或皮疹的區域
  • 出血性疾病
  • 懷孕期間(應避免某些區域)
  • 植入醫療器械的區域

刮痧與其他療法的關係

  1. 與針灸的關係
    • 互補作用:刮痧和針灸都旨在調節氣血和經絡,但方法不同。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來調節內部能量,而刮痧則通過表面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兩者可以互補使用,以增強療效。
    • 應用範圍:針灸常用於深層問題,如內臟功能失調,而刮痧更適合表層問題,如肌肉緊張和感冒。
  2. 與推拿的關係
    • 協同效果:推拿和刮痧都涉及手法操作,推拿著重於深層肌肉和關節的放鬆,而刮痧則著重於表層的血液循環。兩者結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肌肉和經絡調理。
    • 適用人群:推拿適合需要深層放鬆的人群,而刮痧則適合需要快速緩解表層症狀的人。
  3. 與拔罐的關係
    • 相似性:刮痧和拔罐都利用物理刺激來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毒。兩者都可能在皮膚上留下痕跡(瘀斑)。
    • 不同點:拔罐主要利用負壓,而刮痧則是通過摩擦。兩者可以根據具體症狀選擇使用,或結合使用以增強效果。
  4. 與草藥療法的關係
    • 內外結合:草藥療法通過內服或外用來調節身體機能,刮痧則是外部刺激。兩者結合可以內外兼治,提高療效。
    • 綜合治療:在中醫治療中,常常將草藥療法與刮痧結合使用,以針對不同層面的健康問題。
  5. 綜合療法的應用
    • 整體觀念: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認為身體各部分是相互聯繫的。刮痧與其他療法的結合使用體現了這一觀念,通過多種方法的協同作用來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 個性化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專業人士會選擇合適的療法組合,以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刮痧療法的操作種類

刮痧分持具療法與徒手操作兩大類,持具療法包括刮痧法、挑痧法、放痧法。徒手操作又叫撮痧法,包括揪痧法、扯痧法、擠痧法、焠痧法、拍痧法。

持具療法

持具療法是指使用特定工具進行的刮痧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刮痧法:又分直接和間接刮法。直接法是利用刮痧板直接接觸患者皮膚,間接法是在患者皮膚上蓋一層薄布,在布上刮;此法可以保護皮膚,適用於兒童、年老體弱、高熱、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抽搐、某些皮膚病患者。

    • 工具:使用刮痧板(如牛角、玉石或樹脂板)。
    • 方法:在皮膚上塗抹潤滑劑後,用刮痧板以一定的力度和速度進行刮動。
    • 應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常用於背部、肩膀和四肢。
  2. 挑痧法:

    • 工具:使用三棱針。
    • 方法:一手捏起皮肉,另一手以三棱針對準部位將針刺入皮膚,挑破皮膚月0.2~0.3釐米,然後再深入皮下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或青筋。有白色纖維的地方挑盡為止;青筋的地方挑3下,用雙手擠出瘀血。最後消毒包紮。針對特定穴位或經絡進行輕挑,以刺激氣血流動。
    • 應用:用於特定症狀的治療,如局部疼痛或經絡不通。
  3. 放痧法:

    • 工具:使用三棱針。
    • 方法:在刮痧過程中,結合放血技術,輕微刺破皮膚以排出瘀血。
    • 應用:適用於瘀血較重的情況,需由專業人士操作。

徒手操作(撮痧法)

徒手操作又稱為撮痧法,完全依靠手法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揪痧法:

    • 方法:施術者五指屈曲。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節捏住皮膚輕輕揪起,並瞬間用力向外滑動再鬆開,反覆進行,發出「巴巴」聲響。
    • 應用:適合面部和頸部,幫助緊緻肌膚和促進血液循環。
  2. 扯痧法:

    • 方法:用食指、大拇指提扯皮膚,輕輕拉扯,使表淺皮膚部位出現紫紅或暗紅的痧點。
    • 應用:放鬆肌肉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主要用於頭部、頸項、背部或面部的太陽穴和印堂穴。
  3. 擠痧法:

    • 方法:用食指、大拇指在部位用力擠壓直至紫紅痧斑。
    • 應用:用於頭額部位。
  4. 焠痧法:

    • 方法:用燈心草沾油,點燃後在皮膚表面的紅點處燃燒,手法要快,一接觸皮膚就立即離開,常會聽到清脆的寶響聲。
    • 應用:適用於寒症,如腹痛、手足發冷。
  5. 拍痧法:

    • 方法:用虛掌拍打皮膚,力度適中。
    • 應用:用於促進雙肘內側和膝蓋或大腿內側血液循環和放鬆肌肉,適合日常保健。

刮痧的療程

刮痧治療無嚴格的療程之分,在治療時,為便於觀察治療反應及療效,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大致確定療程如下:

  • 每次治療間隔5~7日,痧點消失後或患處無痛感時再實施。
  • 通常連續治療7~10次為一個療程間隔10日再進行下個療程。
  • 如兩個療程後仍無效果,應進一步檢查或改用其他療法。

刮痧的順序

  • 刮痧時,對人體的整體順序應該為先頭頸部、背部、腰部,然後腹部、胸部,最後刮上肢、下肢。
  • 刮拭的方向都是由上而下,胸部由內向外。
  • 各部位先刮陽經,後刮陰經。
  • 先刮人體左側,再刮人體右側。

刮痧板的運板方法

  • 面刮法
    • 方法:使用刮痧板的平面部分,傾斜30º到65º,通常為45º,輕輕地在皮膚上進行刮動。
    • 應用:適合平坦大面積部位,如背部和大腿。
    • 特點:動作平穩,力度均勻,促進血液循環。
  • 平刮法
    • 方法:與面刮法類似,但是傾斜小於15º,刮拭速度緩慢,沿著經絡或肌肉走向進行刮動。
    • 應用:適合全身各部位,特別是肌肉緊張的區域。
    • 特點:力度適中大於面刮法,向下滲透力較大,能有效放鬆肌肉。
  • 推刮法
    • 方法:與面刮法類似,刮痧板傾斜小於45º(面部小於15º),刮拭速度緩慢,刮拭長度短。
    • 應用:適合長條形的肌肉群,如背部和腿部。
    • 特點:力度較大於平刮法,適合深層按摩。
  • 單角刮法
    • 方法:使用刮痧板的一個角,刮痧板針傾斜45º,對特定的穴位或小範圍進行刮動。
    • 應用:適合肩部肩貞穴,胸部膻中、中府、雲門穴,頸部風池穴。。
    • 特點:精確度高,適合針對性治療。
  • 雙角刮法
    • 方法:使用刮痧板的凹槽處兩個角,刮痧板傾斜45º,同時在皮膚上進行刮動。
    • 應用:適合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需要同時刺激兩個相鄰部位的情況。
    • 特點:效率高,適合快速操作。
  • 點按法
    • 方法:用刮痧板的角或邊緣以90º對特定穴位進行按壓,由輕到重,然後提起,反覆操作。
    • 應用:適用於無骨胳的軟組織處、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穴等位刺激和經絡調理。
    • 特點:力度集中,適合深層刺激。
  • 厲刮法
    • 方法:用刮痧板的角部以90º,較大的力度快速短距離刮動皮膚。
    • 應用:適合需要強烈刺激的部位,如頭部全息穴區。
    • 特點:力度大,適合短時間內快速刺激。
  • 平面按揉法
    • 方法:用刮痧板的角部傾斜小於25º按壓在穴位上,進行緩慢旋轉揉動。
    • 應用:適用於對臟腑有強壯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內關穴及手足全息穴區、後頸、背腰部全息穴區中疼痛敏感點。
    • 特點:動作柔和,適合放鬆和舒緩。
  • 垂直按揉法
    • 方法:用刮痧板的角部以90º垂直按壓在穴位,進行緩慢旋轉揉動。
    • 應用:適用於骨縫部穴位,以及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位。
    • 特點:力度深,適合深層按摩。
  • 特殊刮痧法
    • 揉刮法
      • 方法:以刮痧板長度的一半,傾斜小於15º,做揉動和刮動,先揉後刮。
      • 應用:適合需要先放鬆後刺激的部位。
      • 特點:效果全面,適合綜合治療。
    • 摩刮法
      • 方法:用手掌或四指部位持刮痧板平面,手指不接觸皮膚,刮痧板緊貼皮膚,按壓摩擦皮膚,然後進行緩慢旋轉揉動。
      • 應用:適合敏感肌膚和面部。
      • 特點:動作輕柔,適合溫和刺激。

刮痧要領與技巧

  1. 按壓力

    • 力度控制:刮痧的力度應根據被刮者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除了向刮拭方向用力外,對皮膚向下的按壓力更重要,需要把刮拭的力量傳達到深層組織,達到刺激經脈和穴區的深度才有治療作用。
    • 區域差異:不同的身體部位對力度的耐受程度不同。背部和大腿等肌肉豐厚的部位可以承受較大的力度,而面部和頸部等敏感部位則需要輕柔的力度。
    • 反應觀察:在刮痧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皮膚的反應。如果出現過度紅腫或疼痛,應立即減輕力度。
  2. 點、面、線相結合

    • 點刮:使用刮痧板的角對特定穴位進行點狀刺激。這種方法適合針對性治療,能夠有效刺激經絡和穴位。
    • 面刮:使用刮痧板的平面部分進行大面積的刮動,適合用於背部、大腿等大面積部位。面刮能夠促進整體血液循環。
    • 線刮:沿著經絡或肌肉的走向進行線性刮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疏通經絡,適合用於長條形的肌肉群,如背部和腿部。
  3. 刮拭長度

    • 短距離刮拭:適合小範圍和敏感部位,如頸部和關節周圍。短距離刮拭能夠更精確地控制力度和方向。
    • 長距離刮拭:適合大面積和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背部和大腿。長距離刮拭能夠促進大範圍的血液循環和放鬆肌肉。
    • 均勻性:無論是短距離還是長距離刮拭,都應保持均勻的速度和力度,以確保效果和舒適度。

綜合應用 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要領和技巧應根據具體的健康需求和部位靈活運用。通過點、面、線的結合,可以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刮痧後的反應

刮痧後,身體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反應,這些反應通常是正常的,表明刮痧過程中促進了血液循環和排毒。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刮痧後反應及其意義:

  1. 皮膚反應
    • 瘀斑(痧):
      • 描述:刮痧後皮膚上可能會出現紅色或紫色的瘀斑(痧),這是由於毛細血管破裂和血液滲出所致。
      • 意義:瘀斑的顏色和程度可以反映體內瘀滯的情況。顏色越深,通常表示瘀滯越嚴重。
      • 恢復:瘀斑通常在數天至一週內會自行消退。
    • 紅腫:
      • 描述: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
      • 意義:這是皮膚受到刺激後的正常反應,表示局部血液循環增加。
      • 恢復:紅腫通常在幾小時內消退。
    • 水泡:
      • 描述:體內濕氣重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小水泡。
      • 意義:水泡的出現表示皮膚受到了較大的刺激,應引起注意。
      • 處理:若出現水泡,應保持清潔,避免刺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時可使用消毒藥水進行處理,並諮詢專業人士。
  2. 身體反應
    • 放鬆感:
      • 描述:許多人在刮痧後會感到全身放鬆,肌肉緊張得到緩解。
      • 意義:這是刮痧促進血液循環和放鬆肌肉的結果。
    • 疲倦感:
      • 描述: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疲倦或嗜睡。
      • 意義:這是身體自我修復和調整的過程,建議適當休息。
    • 疼痛感:
      • 描述:局部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或酸痛感。
      • 意義:這通常是由於刮痧過程中對肌肉和皮膚的刺激所致。
      • 恢復:疼痛感通常在一兩天內消退。
  3. 其他反應
    • 排毒反應:
      • 描述: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排便增多或尿液顏色加深的情況。
      • 意義:這是體內毒素排出的表現,通常是暫時的。
    • 情緒變化:
      • 描述:有些人可能會感到情緒波動,如情緒低落或情緒高漲。
      • 意義:這可能與身體內部的調整和經絡的疏通有關。

刮痧後的注意事項

  • 補充水分:刮痧後飲用一杯開水,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
  • 適當休息:刮痧後應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受涼,刮痧後3小時才可洗浴。

每次刮痧多長時間,間隔多久可再刮痧?

  • 保健刮痧:刮拭按壓力較小,每個部位時間短,刮至皮膚微熱或微紅即可,不需出痧,亦無需要間隔。
  • 治療刮痧:體質弱者只要刮出痧即可停止;體質強者可刮至沒有新痧出現才停止。不易出痧的部位刮到毛孔微微張開即可。有結節、肌肉緊張、僵硬的部位,只要毛孔張開或結節、肌肉緊張、僵硬的部位稍軟即可停止。頭部治療只要有熱感即可停止。面部刮痧每個部位10~15下或局部有熱感即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