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興趣聽他「為什麼要離開這裡」的理由,反而問他:
「你的弱點或缺點是什麼?你自己知道嗎?」這個問題來得太突然,出乎他的意料,使得他一下子答不出來。
他怎麼回答不是重點,他為什麼離職、去哪裡、做什麼、薪水待遇多少,也都不重要。
- 力圖說服自己「離開這裡是正確的決定」
- 也力圖說服別人相信,這個決定是對的。
在職場上能夠「從一而終」的人只有極少數,連我自己都換過三家公司;所以換工作換公司是早晚的事。
- 在「這裡」還有哪幾塊拼圖可以得到
- 去「那裡」可以找到「這裡」沒有的幾塊拼圖?
大部分離職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要離開「這裡」,而且他們不斷說服自己必須要離開;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會想到,「這裡」該撿的貝殼都撿完了嗎?
如果已經沒有回頭的餘地,那麼下一步應該到「哪裡」去?這時應該停下來看看袋子裡面的貝殼,想想看自己想用這些貝殼做出什麼東西來、還缺那些貝殼、應該到哪裡去才找得到。
離開「這裡」的原因和理由很容易找,但是要去「哪裡」卻不容易搞清楚。
後記
回到聖誕夜與這位即將離職年輕主管的談話。對於他為什麼要離開,我沒有興趣知道;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他要去哪裡?為什麼要去那裡?這就是為什麼要從「他是否了解自己缺什麼」開始談起的理由。
他在「這裡」受到重用,2018年初開始擔任兩個產品線的主管,負責研發、製造、行銷和盈虧。他要去的「那裡」是個全新環境,只擔任產品經理的職務,光桿司令一個;只負責為公司尋找可以代理的國外新產品。離開「這裡」的原因?不重要,不說也罷。經過一晚長談,他改變主意了嗎?隔了兩天,他送給我一個訊息,仍然要離開;因為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想要嘗試新的環境。
不禁想起過去演講時,我經常提醒年輕人的一句話:
真正的敵人不是外面的競爭對手,是「自己」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