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0 lines (54 loc) · 7.28 KB

blog.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0 lines (54 loc) · 7.28 KB

V0.7 计划

2020 年,单位整体更换信创国产软硬件,X86 电脑只剩了部分十年前的老机 ,开发 three-tile 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搞一套占用资源低的三维地图开发框架,能在低配置电脑上流畅运行,最好能在信创电脑上运行(想多了)。

在 V0.6.4 之前,three-tile 会严格控制资源占用,基本上做到了极致,牺牲了一些用户体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地图在缩放、旋转中,新进入可视区域的瓦片加载过程会先出现空白块,直到数据加载完成才能显示。

最近突然发现:没几个人还在用我的这种 4G 内存的垃圾电脑了,为支持它牺牲效果得不偿失,同时,为了节省资源,three-tile 的瓦片调度逻辑十分复杂,一些不易捕捉的 bug 始终无法解决。都 2025 了,没必要再追求低资源占用,在 V0.7.0 中重写瓦片调度策略,以用户体验作为首要目标。


V0.6.4 及之前版本回顾:

之前,three-tile 以节省资源为首要目标,尽量做到不下载、不保存、不解析、不渲染不必要的瓦片,不必要的瓦片包括两种:

  1. 不在可视范围的瓦片
  2. 非叶子瓦片

主流三维瓦片地图框架,地图瓦片从瓦片树自顶向下顺序加载,不会考虑它们是否在可视范围,也就是看得见看不见的都下载解析保存,资源占用较大,而瓦片树中真正需要显示的仅是可视范围的叶子瓦片,一般仅占总瓦片数量的 30% 左右,甚至更低,理论上来说,如果按需加载渲染会大幅提升运行效率。

three-tile 采用按需加载的瓦片调度策略:

  1. 仅构建可视范围瓦片树:仅创建视椎体内的瓦片,这个是必须的。
  2. 瓦片树更新与数据加载独立运行:先根据可视范围更新瓦片树,待瓦片树构建完成后再加载可视叶子瓦片数据。
  3. 乱序下载:即下载不按瓦片树层级一级一级顺序下载,需要显示那块下载那块,不需要显示的不下载。
  4. 用完立即释放:瓦片一旦离开视椎体或成为非叶子瓦片,立即释放,需要显示再重新下载。
  5. 下载可以终止:如果正在下载瓦片状态变为非可视或非叶子瓦片,立即中止下载并释放。

设想很美好,但做到并不容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

  1. 瓦片如果按需加载显示,没有缓存,那么新进入视野中的瓦片需要等数据下载完才能显示出来,会先显示空白块,十分影响体验。
  2. 瓦片一旦离开视椎体或成为非叶子瓦片立即释放,需要显示时再重新下载,数据会多次重复下载,故做了一个下载缓存器,保存最近下载的瓦片数据。
  3. 子瓦片下载完成后,不能直接显示,需要等它的兄弟瓦片都下载完成,但它的父瓦片可能是爷爷太爷爷级的,子子孙孙一大堆,全部下载完成耗时较长,用户看到的是一片白认为是卡住,无奈子瓦片先显示成了 wireframe 已表示它还活着。
  4. 地图在缩放旋转过程中,视野范围变动太频繁,会不断加载、释放瓦片,甚至出现抖动,不得不增加了渲染缓冲区,即在判断瓦片是否在视椎体中时,适当扩大视椎体范围,多加载一些瓦片。
  5. 每级瓦片都必须从大到小加载,无法真正做到按需加载,例如瓦片从 2 级放大到 10 级,但它肯定是经过 2-9 级才到的 10 级,虽然 2-9 级一闪而过,但只要经过就会启动下载,下载量减少有限。
  6. 设计了多瓦片下载并行,但浏览器限制一个服务地址同时只能有 6 个连接同时下载,超出的会暂时挂起,实际上仍会按请求先后顺序下载。

问题一大堆,费九牛二虎之力解决后,终于能在垃圾电脑上流畅运行,但用户体验变差,程序逻辑也十分复杂,以至于我自己都不敢大动这块代码。

相比 cesium 等,你的低资源占用优势没人在乎,甚至感觉不到,缺点却摆在明面一览无遗,是时候改变了。


V0.7.0 更新

  1. 瓦片树上瓦片改为全部加载,不再判断是否在可视范围。
  2. 瓦片创建后立即下载,不再等待瓦片树更新完成。
  3. 瓦片用完也不再释放留着做缓存,直到从瓦片树上删除。
  4. 渲染缓冲区没有存在必要,现在相当于缓冲区已变成无限大。
  5. 因为瓦片用完并不释放,下载缓存也已经不重要,但费了很大劲写出来了,先留着。
  6. 瓦片按层级自顶向下顺序加载,加载过程能看到地图一级一级细化过程。
  7. 去掉瓦片加载期间的 wireframe 方式显示,计划做个瓦片淡入动画。
  8. 去掉 TileMap.autoLoad 属性, 因为全量下载,不再需要控制数据加载以调试程序。
  9. 瓦片加载器接口删除下载错误回调函数参数,下载错误时按走成功下载回调返回一个特定的瓦片。
  10. 增加地理坐标与世界坐标转换函数,前面需要地理坐标->瓦片坐标->世界坐标,现在直接转换。

V0.7.0 重写了瓦片调度策略,删除了大量核心代码,回到了几年前最初的算法,有些伤感,为了这个按需加载熬了多少个深夜,现在全删了。

目前测试效果:

  1. 不会出现加载期间的空白瓦片,地图能覆盖全部窗口范围。
  2. 因为 threejs 内置视椎体剔除功能,不可视瓦片不会被渲染,不会增加 GPU 负担,对渲染效率影响不大。
  3. 因为保存了瓦片树上所有瓦片,内存占用大幅增加,多增加几十兆内存占用,应该没多少人在乎吧?
  4. 因为需要下载瓦片树上所有瓦片,数据下载量大幅增加,网速慢的影响较大,但浏览器有下载缓存,仅初次下载较慢。
  5. 数据下载后需要解析生成瓦片模型,下载量大意味着瓦片解析计算量大,CPU 负担加重。

总结:

  1. 创新的想法需要实践才知道是否可行,很多貌似很好的想法主流软件没有采用?不是因为大神们没想到,而是他们试过了不可行。
  2. 按需加载瓦片貌似是一个节省资源的好方法,但如果是瓦片需要显示时才开始下载,那就下载过程中瓦片会出现空白,要避免就要预加载即将显示的瓦片,实际上根本无法知道用户下一步会拖动地图到哪里,哪些需要显示,为避免出现空白瓦片,只能是加载保存全量瓦片。
  3. 瓦片并行下载貌似可以加快下载速度,但实际上地图的缩放是连续的,虽然中间过程只是过渡一下,但仍需要启动下载(可以中止下载),可以通过将瓦片树更新和数据加载过程分离,等用户操作完成后再下载可视瓦片数据,但会降低地图响应速度,还不如按层级顺序下载,在下载过程中用户还能看到瓦片一级一级细化过程,有更好的体验。
  4. 释放非可视瓦片的确能够节省大量内存,但地图缩放旋转中瓦片的加载释放十分频繁,高频的加载释放会拖慢速度,要解决就得做缓存,本想节省内存却加了缓存,增大了内存占用,还不如不释放。
  5. 要低资源占用就得牺牲效果,要效果就得增加资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alt text

alt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