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1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1 parent
cf5403b
commit 595f424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38 additions
and
35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38 @@ | ||
--- | ||
date: "2024-07-15" | ||
slug: another-me | ||
title: 像我这样的人(二) | ||
categories: | ||
- 推荐文章 | ||
tags: | ||
- 随想随笔 | ||
--- | ||
|
||
|
||
我想努力做一个反潮流而动的青年,我认识自己经历过几个阶段。 | ||
|
||
1. 过度依赖别人反馈,陷入自我否定,失去自我的境地。 | ||
2. 自我思考迭代,依托课程、作品、实践,逐渐开悟、发现。 | ||
3. 尝试新东西,找到契合的爱好,感到舒服就好,不必懂。 | ||
|
||
以前,我觉得写书、看书、写博客就是要写书、看书和写博客,就是那种集中干活的意思,实际上,这样做不好,人需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刷剧,聊天,看闲书,看电影,看书也不要一味地看自己喜欢的某一品类,过一段时间就要切换,读一点历史,读一点文学,读一点哲学。目的是什么呢?切换脑子,维持平衡。平衡后,人就正常了,就可以持续地输出了,就可能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目标了。这个感悟是最近写书得来的,如果不是去干写书这种复杂的大型项目,我可能不会有此感悟,毕竟写个博客文章,完成一个小任务和小目标,短则3-5天,长则半个月,最多1-2个月,绝大多数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可以搞完的。但我一开始就知道写书肯定不是1-2个月的事情,可能是1-2年,甚至是3-5年的事情。 | ||
|
||
现在,我发现沉浸在工作和写作中是不可持续的,我要做一些调整,变得更可持续一些。不要以为我附庸高雅,高雅我是附庸不了的,也是欣赏不来的,我是一个俗人,让我感觉舒服就是最大的收获,是我很愿意付费的点。现在的电影罕有让我满意者,我就去尝试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书画是不会说话的,所以我要去看话剧,感受现场的表演艺术。曾在艺术导论课,看过于是之的《茶馆》,可是一直以来没有想过去现场看,可能那时候当课来上了,现在寻求精神寄托,不一样了。 | ||
|
||
我发现几乎没有哪篇文章我是开门见山地说出我的写作意图的,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接下里写的结构层次。有一些朋友看了后,私下跟我说,你是怎么怎么样的吗?其实,我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而且有相当的距离。我的很多文章、日志,我自己是特别清楚当时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的,它们大多不是临时起意的,在我的一个相当长的 TODO List 里。常常曲里拐弯地在中间或末尾插入一些杂乱的感想,牵强的附会。一方面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我不想透露任何与亲朋好友、就职公司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想表达自己,找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只是因为拆解的缘故,非常保留、婉转地表达自己内在的一面。所以,各位看官老爷,不必执着于我写了什么,若对你有用,看看也好,若没什么用,不看也罢。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我的能力、我的兴趣、我的内在就是什么什么样的。博客表现出来的我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且,是高于实际的我的,因为写的时候,我有反复地看过、改过,这要是面对面交流,我几乎难以达到这种流畅、深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虚伪,有些东西不能坦白交待,只能尽量坦诚地说,所以,这也是部分真实的我。 | ||
|
||
--- | ||
|
||
最近两年,革新我落后观点的人有高华、陈丹青、许子东等。高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对教育的态度是培养健全的共和国民之性格,认为历史是连贯的、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多学知识,培养人文底蕴,不要做偏执狂。陈丹青在《局部》里面讲了两个事,其一是打开,抛弃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思维,回归真实的人性,注重自我感受;其二是去看、去发现,不要偏听某个名人,自己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积累观看体验,发现真实的人性。许子东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不仅解答了文学的意义还讲做人,激发起我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尽管我与他们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但我奉这三个人为我的老师。 | ||
|
||
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看到文学馆对陈忠实的《白鹿原》的简介,突出白鹿两家族的斗争,而略过其他。《白鹿原》写了白鹿原上几代人之间的纠葛,文学中穿插的历史是写实的,尊重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因为尊重历史,作者陈忠实翻阅了大量的地方县志,找到本书灵魂人物朱先生,进而立住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同时他本人经历过建国后的很多事情,有阅历。反观电影、电视作品的时间跨度均限制在 1949 年前,同时将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朱先生的角色删减。我对这一点耿耿于怀是因为我看到朱先生之死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完全失控。我想说什么呢?大家有空的话,不仅要去博物馆看,也要自己看原著,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切莫被媒体操控而走向偏激。 | ||
|
||
之前,我曾说要通过影视剧的删减来看媒体的管控情况,现在,我想法有点变了,原因是最近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我没有特别去搜集影视剧的国内外版本差异,我只是关注我感兴趣的几个领域的几个人而已,分别是历史学领域的高华教授,美术领域的陈丹青画家和文学评论领域的许子东。通过观看,进而对比他们的讲座、课程在国内外的删减情况,可以看到媒体管控的冰山一角。我对比观察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讲了毛时代文革具体事情的都屏蔽,比如许子东课程中有一节讲巴金、老舍的生平与作品,就被屏蔽了,因为讲了老舍先生含冤而死的前后,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等传媒机构都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原因、过程。 | ||
|
||
最近,去了中国电影博物馆,看到很多影视创作方面的前辈事迹,又在一个地方亲眼见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在文学、美术方面,我自认为还能写出一串名单来,可影视界,我真是一无所知。在当代的张艺谋、冯小刚、李安等人前面,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距今已有百年,而我知道的演员、导演,不过区区几人,周旋、赵丹、刘晓庆、夏衍、谢晋、李翰祥等。 | ||
|
||
近两年让我持续追的节目有《锵锵三人行》、《圆桌派》、《锵锵行天下》、《锵锵拾遗》等,刷过不少视频后,现在,我发现《锵锵三人行》与《三家村札记》倒有不少联系,都是三个人的共同创作,都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度剖析,都富有人文情怀。令我印象深刻的影视有《权利的游戏》、《教父》、《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大宅门》等。 | ||
|
||
我也陆续看了点文学小说,有《边城》、《骆驼祥子》、《离婚》、《活着》、《白鹿原》和《四世同堂》等,还看了点杂文,有《三家村札记》、《我的精神家园》。工作生活相关的,有《原则》两册、《非暴力沟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定位》、《领导梯队》等。人物传记相关的,有《乔治·耐曼》、《乔治·博克斯》、《许宝𫘧》、《方开泰》、《冯康》、《吴冠中》等。艺术相关的,几十次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展的经历,累计拍摄 2000+ 张画作的照片,看了维米尔、黄宾虹、齐白石、刘海粟、吴冠中等的少量画册。 | ||
|
||
后续,我会挑一些作品,完成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小说的阅读计划,有《官场现形记》、《呐喊》、《彷惶》、《子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此外,可能会开始读一点通俗性的社会学著作,比如费孝通、梁漱溟等写的书。 |